长江三峡必去景点推荐
山水画廊
巫峡西陵峡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秀,西陵峡完美的组合而成,共同构造了一幅壮观瑰丽的画卷。
瞿塘峡山势雄峻,上悬下陡,如斧削而成,其中夔门山势尤为雄奇,堪称天下雄关,因而有“夔门天下雄”之称。有诗称之“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江水至此,水急涛吼,蔚为大观。清代诗人何明礼有一首诗写得至为贴切:“夔门通一线,怪石插流横。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
巫峡幽深奇秀,两岸峰峦挺秀,山色如黛;古树青藤,繁生于岩间;飞瀑泫泉,悬泻于峭壁。峡中九曲回肠,船行其间,颇有“曲水通幽”之感。巫峡最享盛名的是巫山十二峰,其中,又以神女峰最富魅力,她耸立江边,宛若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国画。有唐代诗人元稹之诗为证:“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西陵峡滩多水急,其中的泄滩、青滩、崆岭滩,为著名的三大险滩。
沿江古文化
考古发掘表明,长江三峡巫山地区文化积淀相当丰厚,有史可考的文化遗址遍布长江和大宁河两岸,多达一百七十馀处。这些文物遗址中,最具特色的是距今四五千年前的大溪文化遗址、魏家梁子遗址和大宁河岸双堰塘遗址商周遗址。其中,双堰塘遗址面积近十万平方米,曾出土过三羊兽形铜尊、编钟石磬和石范。专家分析这一带, 可能是古代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域之一,还可能是“巴墟”的所在地。
巫山文化遗址中,最令人震惊的是在长江南岸巫山县庙宇镇龙骨坡发现二百万年前人类化石,此外,新石器时代晚期魏家梁子文化的发现,又使巫山成为研究三峡历史的重点地区。在长江与大宁河两岸的巫山境内,还发现的几处大型古代城址,为研究古代三峡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提供了难得的证据。有“袖珍古城”之称的大昌古镇,小巧玲珑,民居保存良好。
秭归是楚文化发源地之一,位于秭归的屈原纪念馆内珍藏有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的历史文物六百余件,是研究楚文化的重要依据;位于涪陵县的小田溪战国土坑墓葬群,出土了众多文物,其中铜器最为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