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区南部。建县始于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全县面积1428平方千米,辖6镇3乡,人口30.8万。距桂林市区65千米,有高等级的桂阳公路及桂梧高速公路与桂林相接,距桂林两江国际机场78千米,并有高速公路连接,30分钟可抵达, 在建中的贵广高速铁路在我县境内设站,运输网络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阳朔山水风光是中国山水风光的典型代表,是当今世界上最典型的亚热带喀斯特地貌区域之一,县内有挺拔突兀、造型隽秀的奇峰20000多座,岩洞星罗棋布,大小不一,形态万千;17条河流纵横,河水清澈,倒映群山;全县拥有250多个自然景点和人文景观。国家首批5A级景区之一、天下闻名的“黄金水道”——漓江,83千米核心江段有69千米在我县境内,其中漓江风光精华段位于我县的杨堤乡至兴坪镇江段。中国驻联合国总部大使馆悬挂的唯一代表中国自然景观的图画,是阳朔风光“黄布倒影”。中国人民银行1999年发行的贰拾元人民币背景图案,是阳朔兴坪的漓江风光。1960年,轰动东南亚的电影《刘三姐》取景于风光如画的阳朔。2003年,由张艺谋导演的世界上最大型的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落户阳朔。被誉为“地球村”的阳朔西街,中西文化水乳交融,已成为阳朔旅游鲜明的符号和中国旅游著名的商标。
1978年阳朔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对外开放县;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风景名胜区,1996年,被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誉为“中国旅游名县”。其绝无仅有的山水风光、独具魅力的地方文化,古往今来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名流显要,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政界要人曾驻足阳朔流连忘返,这些社会名流、文人政要同时又为阳朔地方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阳朔作为中国和世界著名的风景名胜,在中国县级行政区中,是国际旅游者到来最多的县份之一。
多年来,阳朔县委、县人民政府坚持以“旅游立县”发展战略统揽全县工作,正确处理发展旅游产业与发展其他产业的关系,实现了阳朔县域经济的快速、可持续性发展。阳朔先后荣获 “全国城镇建设示范点”、“全国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单位”、“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县”、“全区县域经济进步奖”、“广西文明县城”、“广西优秀旅游县”、“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 “中国旅游强县”、 “2008中国十大文化休闲基地”、 “2008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桂林市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县”、“建国六十周年——中国十佳休闲文化旅游县”等称号。2005年,被世界旅游组织确定为“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并在阳朔设立全国唯一的旅游观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