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深圳旅行社网站!
热门搜索:
深圳龙畅国际旅行社
您的位置:深圳旅行社 > 旅游攻略 > 国内旅游攻略 > 贵州旅游攻略 > 黄果树瀑布旅游攻略

黄果树旅游必去的景点推荐

发表时间:2015-08-23 23:44来源:深圳旅行社
水帘洞
黄果树瀑布是中国最大的瀑布,位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的白水河上。周围岩溶广布,河宽水急,山峦叠嶂,气势雄伟,历来是连接云南、贵州两省的主要通道。现有滇黔公路通过。白水河流经当地时河床断落成九级瀑布,黄果树为其中最大一级。瀑布宽30米(夏季可达40米),落差66米,流量达每秒2000多立方米。以水势浩大著称,也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瀑布对面建有观瀑亭,游人可在亭中观赏汹涌澎湃的河水奔腾直泄犀牛潭。腾起水珠高90多米,在附近形成水帘,盛夏到此,暑气全消。瀑布后绝壁上凹成一洞,称“水帘洞”,洞深20多米,洞口常年为瀑布所遮,可在洞内窗口窥见天然水帘之胜境。它是以当地的一种常见的植物“黄果树”而得名。以其雄奇壮阔的大瀑布、连环密布的瀑布群而闻名于海内外,十分壮丽,并享有“中华第一瀑”之盛誉。
天星桥步生桥
位于黄果树景区的天星景区,在5.7平方公里范围内集山、水、林、洞、根、藤、石、瀑为一体,可谓“有水皆成瀑,无石不盘根、风刀水剑刻就万顷盆景,根笔藤墨绘制千古绝画”。这里美妙神奇的喀斯特风光奇丽多姿潇洒秀美的银链坠潭瀑布令人流连忘返。从星峡飞瀑漂流4.6公里至郎弓景区,让人惊心动魄,万分刺激。郎弓景区风光迤逦,典型的田园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更是让人心旷神怡。

水上石林
黄果树是布依族苗族聚居地,到处是别具一格的石头建筑。黄果树附近的石头寨是著名的蜡染之乡,滑石哨是全国第一个布依族保护村。黄果树附近有很多的名胜古迹,以“千古之谜”的红岩碑最为著名,此外还有相传是三国遗迹的关索岭、孔明堂、跑马泉、御书楼等。
盆景园
盆景园位于大瀑布景区入口处,距黄果树瀑布500米,占地40亩,园内展示盆景3000多盆,树种30多种。园中楼阁凌空、小桥流水,姑苏风韵与高原风情熔于一炉。数百尊体量硕大、造型各异的观赏石,同火棘、紫薇、银杏、金弹子、榕树、杜鹃等20多个品种的贵州特色植物为主体的大型盆景错落有致、交相辉映。很多盆景都曾在全国盆景展中获得金奖(“古榴情韵”、“腊梅”、“魂”)、银奖(“硕果庆丰年”等)等优异成绩。同时结合贵州的奇石,布置精巧、独特,“盘龙云海”、“音乐石”等就是贵州盘江奇石的典型代表。
犀牛潭
犀牛滩位于黄果树瀑布脚下,据《镇宁县志》载:“昔曾有犀牛出水中登岸故名犀牛潭。”《安顺府志》、《永宁州志》载:“相传国初时,潭上有五色云起,芝草生,神犀出游。”往后关于犀牛潭中有“解饷官”在危急关头抛进几十万饷银及吴三桂败退时将银匣丢进潭中的传说更是版本众多。既有那么多金银财宝在水底下,当然就“人多垂涎之”,于是“寻宝”、“探宝”之说不绝于耳。《镇宁县志》载:“某年有善泅者没水以求,见一犀熟睡潭底,绕皆珠宝”,他捡最好的想要带走,后被犀牛醒来发现,犀牛与寻宝人搏斗,寻宝人斗不过犀牛,只得将到手的宝物又掷回潭中,犀牛这才隐去。

黄果树瀑布节  
2011年黄果树瀑布节开幕式黄果树景区至2004年成功举办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以来,至今每年都举办,扩大贵州的对外影响,提高贵州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自然生态旅游、民族风情旅游和红色旅游的有机结合,推动贵州红色旅游加快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将黄果树瀑布节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节庆活动,实现以黄果树为龙头,加快贵州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让贵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全国了解贵州,让世界知道贵州。  
黄果树瀑布“六月六”布依文化节  
“六月六”布依文化节开幕式“六月六”是布依族人民的传统佳节,由于居住地区不同,过节的日期也不统一,有的地区六月初六过节,称为六月六;有“六月六”文化节开幕式的地区六月十六日或农历六月二十六日过年,称为六月街或六月桥。布依族人民十分重视这个节日,有过“小年”之称。节日来临,各村寨都要杀鸡宰猪,用白纸做成三角形的小旗,沾上鸡血或猪血,插在庄稼地里,传说这样做,“天马”(蝗虫)就不会来吃庄稼。节日的早晨,由本村寨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率领青壮年举行传统的祭盆古、扫寨赶“鬼”的活动。
除参加祭祀的人外,其余男女老少,按布依族的习惯,都要穿上民族服装,带着糯米饭、鸡鸭鱼肉和水酒,到寨外山坡上“躲山”(当地汉族人民称为赶六月场)。祭祀后,由主祭人带领大家到各家扫寨驱“鬼”、而“躲山”群众则在寨外说古唱今,并有各种娱乐活动。  
黄果树景区至2007年开始举办黄果树“六月六”布依文化节,目的在于通过节庆活动挖掘和积淀布依文化,并为黄果树景区的文化品牌构建、文化旅游的发展服务,同时,打造一个在全国乃至国际都有影响力的布依民族传统节庆活动,为贵州乃至中国民族文化推广以及黄果树风景区的旅游品牌深化发挥功能和作用,实现人文和文化旅游相融共生。


推荐线路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