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日本MM千鹤。马丘比丘到7点才开门放客。我们这个隊是9点集合进门。我不到6点就上来了。在门口逛荡的时候碰上了千鹤,她跟我一样,都是坐头班车上来的。千鹤是日本航空的空姐,全世界飞来飞去。这家伙坐飞机不花钱,前天蹭航班到库斯科,昨天到这里,今天逛完马丘比丘,明天回坐巴士回利马,跟我行程一样。上山后太早,进不了门,就一起抽烟瞎聊。聊来聊去很多共同语言,那叫一个相见恨碗啊!他们的队8点集合进门。集合的时候,千鹤跑来跑去让我跟她一起进,明天坐车一起去利马。不知哪根筋断了,犹犹豫豫的没答应人家。当时心里想我们这个团中午管饭来着,跟她去就少了一顿饭。千鹤进去后就后悔了,不就是一顿饭吗?有艳上遇来的合算吗?后悔了半天。另外,人家千鹤买了爬瓦纳比丘的票,问我买了没,我说买了,其实我没买。千鹤说在瓦纳山顶等我,我说好。以为里面能有几个人啊,小心点就看见她了。谁知道里面人山人海,瓦纳比丘山高着呐,咋能看得见欧~~挺好的千鹤,可惜了去了。
我们的大队9点集合后进门的样子。一起在马丘比丘走了一路的四个荷兰同伴。山上的游客们。
600年之前,马丘比丘的房屋的样子
上图,导游手里面的马丘比丘航拍图样。马丘比丘位于秘鲁境内安第斯山脉,静悄悄的,几百年都没人发现。因而被称作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书上说马丘比丘在印加语中为“古老的山巅”的意思;但我们的导游翻译给我们的是“一只老去的鸟”的意思。因为导游手里面的书上的马丘比丘航拍图,像一只大鸟。
上图,导游给我们看马丘比丘的另一张航拍图,这是马丘比丘卧在山谷中的样子。像一条凶猛的鳄鱼趴在山谷间,看守着这个曾经财富满地的地方。
上图,马丘比丘的全景图。我想,“天空之城”也好,“失落之城”也好,都是后人为了渲染而强加给马丘比丘的名字。但那里的确是一个三面悬崖峭壁的地方,去过很多落后地方,那些受欺负的民族,大都在深山高处建起城池,目的是为了防御。图片的正前方,主城面向南边的最高处是它的城门,同样属于一夫当关,万夫难挡的地势。两侧的两座山峰,像大鹏张开的双翼。古城坐卧的山坡像一尊佛(不过人家不信佛),城市的形状就像一条鳄鱼,看守着这里的财富。关于马丘比丘的年代,有人说是15世纪,有人说是11世纪开始建立,不管正不正确,反正一切都是估计。
上图,马丘比丘四周面山,地势显要,地位巩固。在那个战争不断的年代,是个逢凶化吉的理想之地。
上图,千鹤爬上去的瓦纳比丘高山。答应了人家在那上面见面,去了才知道买票要70秘鲁索罗,还要有足够的勇气才能爬上去(上下最少三个小时)。不敢想象那时候的人是怎么在上面生活的。上去了就下不来,除非年轻力壮,每天也就能上下一两次。还有那些石头做的房屋,是怎么在那么陡峭的地方加工运输的?有资料说那时候的印加人开凿一个个山峰,弄成平地,就地取石,建成了古城。可是那么陡,怎么运那些几吨重的石头?
上图,从远处看过去的瓦纳比丘,笔直的树立在马丘比丘城的后方。600或更早前的那些印加人,住在山的最高处,想想都害怕,掉下来一个咋办?
在马丘比丘山上行走的团友们
上图,马丘比丘,山上行走的人们。1,我们的队旗最好认,白色的,就是走不动了投降的意思,2,导游拿着的书里面的人,咋看咋像三十年代的中国人,3,跟在投降旗后面的都是我们的团友。最下,在马丘比丘的日子。
马丘比丘的农田
印加人善于在陡峭的山坡上种田。在皮萨克,在马丘比丘,他们的梯田到处都是。印加人的梯田修的十分坚固仔细,比咱们的龙脊梯田要漂亮规整的多。据说他们在山上每修建一个城池的之前,都会先弄好这里的梯田。一级一级的上去,直到顶峰他们要盖房子的地方。道理很简单,房子可以慢慢盖,但是肚子一天都不能饿着。他们就这样先搞好食物,再去建设,这也是我的推断。我想,他们搞这些梯田还有一个行走和山上交通的作用。看到马丘比丘很多道路是修在某一级梯田上面。同时,加固、平整梯田,还有利于他们城池的巩固,方便那些巨大石头的运输。这也是我的理解。
上图,印加人搞平整山头,变成可以盖房子的地方。另外,搞平整这里产生的的石头,应该是他们盖房子的原料。
我们以及我们前面的人(一百年之前发现这里的人)在马丘比丘看到的是残垣断壁。但从马丘比丘设计科学的交通部局,和那些大片的房屋来看,兴盛时期马丘比丘的风貌依稀可见。据考,古城之内的石头建筑共有140多座,109个爬坡石路连接起各级梯田和城市,一个地方的梯级,有的多达一百多阶。每级阶梯都用整块的岩石凿成,十分的耐用和美观。石头路、梯阶和城中处处的梯田上面的通道,解决了山区行走不便和运输需要的问题。
另外,看到古城当中有至今仍然可用的水利系统。那是用一级级的水池、沟渠串联起来,从高往下,水自然地从房屋、道路和梯阶下面流过,形成一个完善的生活用水,包括食用、洗浴和灌溉系统。导游说马丘比丘山上有16条这样的水力系统。这些水大都来源于山顶上的一个源泉,到现在仍然不断地涌出泉水。正是这些泉水,养活这里曾经居住的人们和灌溉这里的农田。导游说那个泉水流出的地方有个建筑,一个拜祭的地方,是马丘比丘印加人的水神庙。
马丘比丘的核心部分
马丘比丘的城内有几个类似于广场的地方,因地而宜,地方不大。但每处有所谓广场的地方,就有一个故事。在马丘比丘中心广场的高处,考古学家称之为上城,广场的低处,顺其然被叫做下城。据考,马丘比丘的上城区多修建大型的建筑,现在看是那时的皇宫和神庙,因为那里有巨型的石墙和祭坛。下城是平民住的地方,建筑的形状类似于粮仓、磨坊、监狱和商铺等。建筑用的石料,要比上城区的简单和粗糙。
上图,马丘比丘所谓的上城区的样子。
马丘比丘所谓上城区建筑的巨型石材和样子。看到那些巨大的石块没有?那么巨大的石块,经过那么多年的震动,石块与石块之间的结合仍然是“天衣无缝,连个刀片也插不进去”,专家们说。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山上,那时候的印加人是用什么工具加工?不光我,那天在马丘比丘的每一个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那一座又一座的巨石古墙砌成的宫殿、神庙,墙上石头很少有规则可循,但又能彼此砌得严丝合缝。导游说在上城区建筑中,有的石头有30多个棱角,但仍能同其他石头紧密地并到一起。那些巨石重量能达到上百吨一块。山上不可能有什么大型的加工和起重工具,那时候的人把它们精密地堆起来,是如何做到的?
马丘比丘的核心,太阳神祭台
在马丘比丘的核心建筑群中,有一个建筑叫太阳门,过去太阳门里面,有个叫Intihuatana(太阳石)的地方。那里是马丘比丘的城市制高点。站在那里极目四望,马丘比丘古城四周尽收眼底。旁边山崖旁有块空地,从那里望向马丘比丘后面的大山,深不可测,有晕眩的感觉。
那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块巨大的石台,导游说古时候的印加人用来祭天用的。在那个长方形的大石盘上有刻度,盘中心一根石桩凸起,随着太阳一天中转向不同方位,石桩的阴影也在石盘上转向不同方位。据说印加人用它来计算历法和季节。印加人还相信这块石头能拴住太阳。导游说,每年6月的一个日子,太阳会穿过太阳门,由东面的窗口射在太阳石上,那是他们开始农耕的时候。当然,这里更多的被用作观星象,测命运,我想。
上图,马丘比丘上城区的太阳门里面,被称作栓日石的太阳门祭天台的样子。参观马丘比丘,这里不可错过。
上图,从栓日石看出去,美丽的马丘比丘。
上图,这是一栋只有三面墙的马丘比丘建筑,称为Templo de las Tres Ventanas(三个窗子的庙)。石墙里面有三个巨型石窗,中间一根石柱,一块阶梯,代表天地宇宙。每年的开春,马丘比丘的人会在这里举行仪式,庆贺新的一年。印加人崇拜太阳到了一个高度,旁边的“拴日石”是他们的一个心愿:留住太阳。
上图,太阳门祭台和在那里的游客们。他们说,那里是太阳神的神位。很多人啊,男男女女的,等着去坐。
太阳神祭台的墙壁和外面的大石头门。
上图,她说她是太阳神。
从这里可以看到整个马丘比丘和下面的深谷。
从太阳神祭台走下去下城的路。
上图,马丘比丘以及护理马丘比丘道路的方法和人们。
上图,马丘比丘古城建筑一瞥
上图,只有三面围墙的神庙。墙基上的石块打磨程度十分精细。神庙地上有两个石盘,神圣不可跨过。这里是马丘比丘的尊贵们祭祀天地的地方。
马丘比丘的水利系统
上图,在马丘比丘到处能看到这样的从最上面的水神庙清泉流出来的水流。他们在建城之前,明显地先做好了生活用水的设计和建设。看了马丘比丘人建设的水利系统的方便和先进性,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和最方便的使用效率。我们去的时候,这里的水流顺利,那么的清澈和方便取用。路边的这一个个可以隐蔽身体的水池,里面有坐的地方,我想,除了灌溉,这里还是古马丘比丘人洗浴的池子。
那天,马丘比丘的下山之路
中午的12点,开始了我的下山之路。在马丘比丘,有三到六个小时在里面足够,包括去爬瓦纳比丘需要的三小时在内。从山上走下去大门仍然有许多东西可以看,包括许许多多的驼鹿和驼羊
上图,回到马丘比丘小城。穿梭山门的巴士的样子;上右,在主要由铁路路轨组成的小城边,拍到的Peru Railway的火车的样子;左下,那列豪华火车Hiram Bingham的样子;右下,马丘比丘的唯一小广场,旁边有很多饭店和娱乐设施。卖马丘比丘门票的库斯科文化处就在雕像的后面不远。另外,下山出大门,在马丘比丘进山大门处排队,上满了就走。最后一班车是晚上六点,人多了就排队等下一班。他们会一直来车,到拉完全部人数为止。
马丘比丘的住处和饭店的样子
图,我们住的地方的楼下,对面的楼下是饭店,楼上是跟我这边一样的酒店房间的样子。马丘比丘的最主要大街在火车道的两旁,人们穿过来穿过去两边走,找便宜的吃饭地方。在这里吃饭还可以免费享受印第安人乐队的演奏,只是为了演奏完了有人买一两张手上的CD。但是没什么人去买,就连鼓个掌的劲都不愿意使。很值得尊重的印第安乐手。他们的音乐天赋真的让我佩服。
在马丘比丘的饭店吃饭可以讲价。我身上只剩下30个索尔,想吃他们的pizza,标价25,最便宜的。我说钱不够,他说便宜一点卖给你啦,20行不?坐下,用剩下的钱买了一瓶啤酒,结账再给一个索尔的小费,正好是他们一个饼的价钱。这是在马丘比丘拍的最后一张照片。
********************************************
从库斯科去马丘比丘公路与火车方法的攻略
出去了三四天,挺辛苦的马丘比丘行。记得啊弟兄们,要想省钱来马丘比丘就先到库斯科,从库斯科买好Ollantaytanbo(奥扬泰坦博)去Machupichu马丘比丘的“智利铁路公司”的火车票,来回70美金(另一个豪华火车公司HIRAM BINGHAM的车不是咱们坐的)。从早上7:00第一班到晚上9:00最后一班,间隔两小时。大约60公里,一个半小时到马丘比丘火车站。
到达住宿很容易找,从5美金的床位到50美金的房间都有,满街的Hostel,跟丽江似的。如果不是旺季,大都不满。我去的时候,满街是拉客住宿的人。旅行社给我定的20美金的房间,如果自己去,最多15美金可以拿到,比国内的三星还干净。
关于马丘比丘的门票:到了马丘比丘站下车,走2、3百米就能到“库斯科马丘比丘文化处”(马丘比丘唯一的广场旁边,很漂亮的白色房子,有牌子在外面),很容易找,因为整个马丘比丘方圆不到300米。马丘比丘的门票是126个秘鲁索罗(48美金)一张,买当天或第二天的都行。在马丘比丘大门售票处也可以买当天的门票。到达的人一般都是第二天进山。方法两种,如果走路,大约1个半小时,8公里的盘山公路上去进山大门;我是坐进山巴士(旅行社包。自己买是15.5美金来回。记得上面有两张,上车检票,留下回程的啊)。时间从早上5点半第一班到下午的5点半最后一班。
我是住了一晚上,夜里马丘比丘山上闪电雷鸣,大雨滂沱,大山的倒影像鬼魅,美丽的恐怖。第二天一早起床,5点半的第一班进山巴士,30分钟车,到马丘比丘大门。我同路的荷兰朋友,两男两女,是跑上去的,用了一个钟,浑身湿透。愿意,你也可以。马丘比丘里面区域不大,但是上上落落全是在爬山。在里面4-5个小时足够,如果你不爬瓦纳比丘神山的话。所以,来马丘比丘大可不必一早起床急急忙忙,里面有四个小时就行。算好时间,坐第一班火车,到了马丘比丘城就上山,下午6点坐最后一班巴士下山,赶晚上8点的火车,可以当天往返库斯科。
另外,去奥杨泰坦博的办法。库斯科市中心的瓦卡依帕塔广场旁边小街上,有穿梭小巴来往Ollantaytanbo(奥扬泰坦博)火车站,票价4美金单程;每天不限班次,坐满就走。凡是在库斯科逛,就能看到瓦卡依帕塔广场一侧的马路边,很漂亮很规范的白色小巴,上面写着去Ollantaytanbo(奥扬泰坦博)。
就那么多,不是很麻烦,也不是很贵。我跟旅行团比这个办法多花不少,因为人家管饭管住。在国内去九寨沟,门票不比这里便宜。最后提一下,库斯科满大街都是问你去不去马丘比丘的掮客,但要跟他们讨价还价,否则吃水太深。很多国内同胞说来马丘比丘太贵,大都是让旅行社赚太多。
一会儿要去秘鲁的首都利马,旅行社给我买的豪华巴士,觉得很贵,但没有办法。游客在秘鲁,除非你能说他们的语言,否则,他们卖给你的永远是最贵的东西和服务。明天的车要21个小时才能到利马,坐了一路的巴士,的确很辛苦。给自己加油,实现自己的理想,坚持陆路穿越。从南到北,再从西到东,3万公里陆路的一次南美穿越,我希望能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