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非洲,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一望无际的沙漠,炎热干旱的气候,牙齿和眼白特白的黑人和令人恐惧的爱艾滋病。其实,非洲有沙漠也有绿洲,有骄阳也有清凉,身材有型、线条突显的漂亮黑姑娘随处可见,种类丰富、不计其数的野生动物群,更是非洲的特有。
我们乘坐的肯尼亚航班从广州起飞,途中在迪拜停留两小时,16个小时后抵达内罗毕。肯尼亚地处海拔1000多米的东非高原之上。东临印度洋,地跨赤道,虽阳光直射而下,晒到身上都烫人,可是在树阴下、房间里並不觉得很热,经常有阵阵凉风拂面而过,是典型的高原气候。我们在肯尼亚住的几个宾館都没有安装空调,清早起来还要穿件外衣。现在是旱季,雨季更凉快,据说有点像我国的昆明,四季如春,气温在十多度到二十八度之间。
安波塞利国家公园
到肯尼亚旅遊,主要是为了看野生动物和非洲荒野的自然景观。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动物世界》就是在肯尼亚拍摄的,这次我们也要身临其境,亲身感受一下。我们去的第一个景点是安波塞利国家公园,从内罗毕向东南驱车约七个小时才能到。肯尼亚有大大小小近五十个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是全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区最多,对野生动物保护得最好的国家。肯尼亚有好几个面积达上千平方公里的保护区。导遊安排我们六个团友乘一辆顶棚可掀起来的游览车。车在原野的土路上颠簸,穿行于动物群中,欣赏着欢快奔跑的羚羊、身材矫健的斑马、体型壮硕的野牛、迈着四方步的大象……。我们只许呆在汽在里看,感觉就像被关在笼子里,在供野生动物们欣赏。据说,以前曾发生有一个英国遊客下车“方便”时,被藏在草丛里的狮子当猎物咬死吃掉了。我们的车子刚进入保护区范围时,看到远远的一两只斑马、羚羊,团友们就兴奋不已,赶紧拍照。走着走着,动物越来越多,成群的大象、野牛、角马就在眼前不慌不忙地吃草、漫步,想起起初的兴奋都自觉可笑。不知是谁开始清点野生动物的种类,谁一发现一个新品种就会大声惊呼。斑马、长颈鹿、大象、羚羊、犀牛、野牛、鹿、野驴、角马、四不像、鹰、狒狒、狮子、河马、驼鸟、野猪……,不断有新发现。当很难再发现新品种时,有人提议,谁先发现新品种就给他奖励。其实最难发现的目标,都是我们的肯尼亚司机奥鸟尼先生那双锐利的眼睛找到的。
在安波塞利,虽然也看到了一群狮子,但它们都懒洋洋地趴在灌木丛前的草地上,一点都没有非洲狮王的威风。而在宽广的原野上,成群的大象、野牛、斑马、羚羊等,在安详地觅食、嬉戏,没有人打扰它们,就好像生活在一个和睦的大家庭里,一副太平盛世的景象,真让人羡慕。在保护区范围里还生活着一些土著部落,他们的生活方式仍极原始。我们特意参观了一个马塞人的小部落,他们住的是又矮又小、用树枝糊上牛粪当墙的小屋,没有窗户,里面又黑又窄小,进门要弓着腰侧着身。男男女女都是用一块颜色鲜艳的大花布围在身上当衣服穿。大人、孩子多是瘦骨嶙峋,尤其是一大群小黑孩,个个又瘦小、又脏、脸上叮满苍蝇。他们喂养的牛、羊也都很瘦。他们虽然落后、原始、贫穷,但他们绝不猎杀野生动物。肯尼亚政府非常重视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原貌。保护区范围内不准修建沥青路,只有土路,车子一过尘土飞扬。我们这一趟下来,灰尘可是没少吃,好在保护区没被工业污染,吃点尘土也无大碍。
安波塞利国家公园虽然是一片荒野,但安波塞利宾舘却很漂亮。汽车顺着土路转过一片小树林,一条漂亮的林荫道突现眼前,两边全是鲜花,一直通到宾舘大堂。这里所有的建筑物都是按肯尼亚的民族风格建造的,客房是一座座蘑菇形的小屋,外形就像马塞人的草屋。房间里面很宽敞,两张大床和所有家具、饰品等都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就像是就地取材,用木头、树杈做的,但洗手间的设备却非常现代,床上用品也非常干净、舒适。真想不到在这么偏僻的荒野还有这么高级的宾舘。安波塞利的南边是位于坦桑尼亚境内的非洲第一高山——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终年积雪,恰好从宾舘可看到其全貌。在赤道阳光直射下,山顶白色的雪冠银光逼人,再现海明威笔下《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壮丽,不得不让人感叹造物主之神奇。
马塞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
离开安波塞里来到马塞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在这里,我们亲眼目睹了电影《走出非洲》中狮子吃野牛的一幕。我们的汽车正在荒野里寻找野生动物,司机的对讲机里突然传出急促的通话声,只见奥鸟尼立即加速向远处的一个小树林奔去,在一棵树下,只见一只母狮正在撕咬一头野牛背上的肉。这头有小象那么大的野牛,肚子以下整个屁股已经被吃光了,内脏也已被掏空。我们好几辆车在傍围观,母狮也毫不在乎,一只小狮子也像我们一样在旁边看母狮子吃,它也不怕我们,可能早已看惯我们这些遊客了。据黑人司机说这么大的野牛,一定是一大群狮子围猎才咬死它的,这样的场景一般人是无缘目睹的。马塞马拉国家公园最有名的景象就是动物大迁陡。上百万动物大转移,场面必定壮观无比。可能是时机不对,可惜我们没有看到大迁陡,倒是遭遇了一场大暴雨,这在旱季的草原上也是难得一遇的。
在纳库鲁湖鸟类保护区,我们看到了不计其数的火烈鸟,远远望去一片粉红色。火烈鸟又名红鹳,外形象鹅,体羽粉红色,全保护区有二百多万只,约占世界火烈鸟总数的三分之一。纳库鲁湖水的硷性成份养育了丰富的海藻和矽藻,为火烈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提供了其生存、繁衍的自然条件。湖边茂密的金合欢树林里也有许多野生动物。我们在司机的指点下非常艰难地发现了一只趴在树杈上睡觉的猎豹,其皮毛色与树干的颜色非常接近,没有经验的人根本发现不了,猎豹一般白天睡觉晚上捕食。
东非大裂谷
肯尼亚除了动物,还有一个必看之处,就是东非大裂谷。一说到谷,就会想到峡谷,就是站在峡谷边上可以看到对面,但看不到谷底。可是我们到了东非大裂谷边上,才知道其实根本不定我们想象的裂谷,看上去倒像一个大盆地。东非大裂谷宽几十公里到一百多公里,深几百到上千米,长五千多公里,谷底有许多湖泊和死火山。大裂谷形成于3000万年前,现在仍在以每年2—4厘米的速度向两翼扩张,也许终有一日非洲会被分成两块大陆。东非大裂谷是从太空上看地球才发现的,这到真应了我国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离开了地球才看得到地球臉上的这条长疤痕。
我们在肯尼亚六天,几乎每天都要在汽车上巔簸六、七个小时。肯尼亚没有全封闭的高速公路,路中间有隔离带的就算高速公路了。一般的公路都是双向两条车道。一靠近内罗毕,塞车就非常严重。这里的卡车特别多,而且多是大噸位的,十六轮或二十轮以上的,大卡车车箱都是又高又大的货櫃,基本上看不到广州常见的六轮或十轮卡车。肯尼亚没有收费站,不用交路桥费,但是它的汽油要一美元一升,据说汽油费里已包含了养路费。以后如果中国实行了费改税,油价肯定也不会低。肯尼亚原是英属殖民地,1963年独立,现任总统基巴基是独立后的第三任总统。肯尼亚的文化受英国影响很深,我们在宾舘吃的都是西歺,广州团友们都受不了,还好在内罗毕能吃上中歺。在一间由佛山来的夫妻开的中歺舘里,我们吃到了地道的粤菜。远在非洲遇上老广,还能吃上粤菜,团友们好开心啊!
以中国人现在的旅遊热情和非洲诱人的异国风情,相信不用多久,在肯尼亚的旅遊景点碰到最多的将不再是欧美人,而是我们中国人了。
(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数不清的非洲象,野牛和角马)
(高雅漂亮的长颈鹿)
(悠闲自得)
(残忍)
(爱)
(非洲孩子)